“90后”老挝女孩在中国:读研,读博,读“万卷书”
2023-11-21 0评论 2人围观
图为身着老挝传统服饰的莎蜜。 受访者供图
中新网昆明12月6日电 题:“90后”老挝女孩在中国:读研、读博、读“万卷书”
作者 熊佳欣
“我希望能顺利完成博士学业,回到老挝国立大学继续任教,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老挝青年。”近日,在云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的“90后”老挝女孩莎蜜(Latsamee KHOUNSOUVAN)向记者讲述了她在中国的求学之路。
2015年,莎蜜在老挝国立大学取得英语与环境科学本科双学位,留在母校成为一名青年教师。2017年,莎蜜在老挝国立大学的支持下前往中国深造,并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,赴湖南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。在学习和工作时,莎蜜就注意到掌握汉语在老挝非常“吃香”,这直接影响她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作为硕士阶段的专业。
莎蜜此前从未接触过汉语,来到中国留学,她需要在一年内熟练掌握汉语的听、说、读、写,包括专业的汉语言文字词汇、语法。在充实繁忙的学习中,莎蜜的汉语老师给她取了现在的中国名字,“这既是我老挝名字Latsamee KHOUNSOUVAN的部分音译,在中文里又有甜蜜、可爱的字意,我一听就特别喜欢。”
图为莎蜜在读研时修读中国舞蹈课(前排右三)。 受访者供图
“修读汉语国际教育课程需要阅读很多书籍和文献,”莎蜜对中国的在线资料库、数字图书馆赞不绝口,“在老挝学习时,大部分的资料都需要到图书馆查阅。在中国,互联网能够提供海量在线书籍、文献,便捷又高效。”
学习之余,莎蜜喜欢阅读网络小说、绣十字绣和剪纸,满满的“中国元素”将她的生活充实得丰富多彩。“读中文网络小说能更好地熟悉汉语,接触更灵活和年轻化的中文表述,还能了解中国的网络潮流。”莎蜜介绍,十字绣和剪纸则是她在老挝时就有的爱好,“中国的十字绣在老挝很受女孩欢迎,不少朋友都希望我回国时能为她们‘代购’。”
2020年,莎蜜开始准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,结合专业知识与自己学习汉语的心得,她将题目定为《老挝学生习得汉语差比句的偏误及教学研究》,从个人的经验与思考出发,为汉语国际教学研究提供现实应用参考。
“用中文进行大篇幅、高要求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,对我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。”莎蜜坦言,一年多时间里,毕业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前后经历了无数次修改,几乎到截止时间前的“最后一秒”才提交。每次修改都使她克服重重困难、不断优化,背后离不开导师、朋友和家人的支持。
“每次询问导师问题,他总是第一时间回复,逐字逐句耐心指导我的论文。”莎蜜说,中国朋友和远在老挝的亲人也为我提供帮助,“朋友们在写作上给了我很多帮助,替我纠正中文语法错误,还在我缺少思路时给出建议。”莎蜜需要老挝方面的资料时,母亲特意前往老挝国立大学图书馆替她查阅。
2021年6月,莎蜜在湖南大学顺利取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。9月,莎蜜进入云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一向喜欢迎接挑战的她,再次选择了全新的专业——教育领导与管理。在与老挝唯一接壤的中国省份,莎蜜开始了新的生活,中老铁路开通成为她新生活里值得庆祝的大事件。
5日,在中老铁路全线通车的第三天,莎蜜作为老挝青年代表,受邀参加“庆祝中老铁路全线通车青年行”活动,她乘坐中老铁路到中老边境遥望祖国,慰藉思乡之心。(完)
上一篇:既是社区工作者又是医护人员援汉社区医生肩挑两担
下一篇:
- 笑容代替疤痕玉树地震被救起的“饼干宝宝”长大了
- 更多地关爱老年人(多棱镜)
- 福建漳州启动台胞手书寄语迎新春活动
- 北京高校:贴心防疫举措守护校园安全
- 【凡人微光】封控区居民断指民警护送就医成功保住手指
- 老旧小区迎来专业“管家”“红色帮扶”服务送上门
- 亿缕阳光丨暖暖的守护
- 老人千里徒步返乡警企联手助其平安回家
- 沈阳爱心驿站见闻:冬日“暖”途
- 星火成炬|点赞“新农人”
- 百度
- 相关文章
- 疫情下的24小时便利店:有灯,就有落脚点
- 没看错!这些“大白”都是冠军
- 4个小学生,立功了!
- 和冰墩墩“斗舞”的女孩2008年就许下“奥运”愿
- 遇见你丨七旬修鞋匠十四年资助百余名贫困生
- 高速交警王高兴:14年守护一条路累并“高兴”着
- 2022辛苦了,2023加油!
- 七旬老伯怕睡得太沉腰间别红线陪护重病老伴
- 宁夏银川:市民吃饺子迎冬至
- 老人路边求助回家却频频遭拒汽修店小伙仗义伸援手
- 最新评论友情链接